学校首页 | 学院首页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介绍-四年制药学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介绍-四年制药学专业

欢迎报考首都医科大学药学院!


历史沿革

首都医科大学“化学生物学与药学院”(School of Chemical Biology 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s)成立于2004年2月25日,3月12日揭牌。首任院长为彭师奇教授。药学院下设6系1“中心”。2016年12月更名为“药学院”(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简称“首医”药学院)。“首医”药学院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等6个国家级名片,还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具有一级硕士学位点、一级硕士专业学位点、一级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

2003年9月四年制药学专业开始招生,40人/年。药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于2021年进入国家梯队。

图1 药学院机构设置


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在学校的战略部署下,“十四五”期间“首医”药学继续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发展药学教育,秉承“大胆创新做一流学问,小心求证育顶尖人才,教育为本”的办学理念,基于“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化学生物学”的办学模式,以精品教育和生源教育的思路,为党和国家培养“善研善成”的创新型高层次药学人才。


特色和优势

药学专业学生以一级学科宽口径培养,实施从低年级学生开始导师制(师生一对一),“一人一套”独立实验,特别是核磁共振仪和质谱等大型仪器独立操作等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基础性、专业性、综合性、设计性和先进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使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领先的优势地位,为研究生输送优秀生源。建院18年来,“首医”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67%以上读研或出国深造,如2003级首届本科生读研率达83%。“首医”药学已经为国内外高校、医院和药企,以及国内各级政府部门等输送优质的药学人才,成为“善研善成”药学人才培养的先进和特色基地。


专业建设重要举措

1. 课程建设

近三年,“药物的波谱解析”和“药学安全实验教学虚拟仿真项目”两门课程分别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前者讲解药物结构的谱图行为,特色鲜明;学生真正操作核磁共振仪等大型仪器,提高大学生科研意识和兴趣,训练独立动手;区别于其他院校的同类课程仅仅看录像或仪器观摩的教学模式,效果显著。打破传统的紫外、红外、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和质谱实验内容各自独立的方式,而以药物结构将四大光谱串连起来,统一到将图谱翻译成药物结构的方法中。实验教学的突出点是学生独立操作大型仪器,不是观摩,这一优势在全国目前是唯一的。“药物的波谱解析”还获评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和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虚拟仿真实验已经共享在教育部iLab网站,现有99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2020年疫情期间完成了“停课不停学”的全部实验教学,受到学生欢迎。

总之,“首医”药学以精品课程达到“生源教育”的目标,以线上、线上+线下等多着力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


图2药学院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部分大型仪器

A.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MS);B. 800兆核磁共振谱仪(NMR);C. 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ESI-TOF);D.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E. 气相色谱-三重串联四级杆质谱仪(GC-MS);F.液相色谱仪(HPLC);G. 超高效液相色谱/离子淌度/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IM-Q-TOF-MS)。

2. 教学改革

开展各种定期和不定期的国内外教学研讨和交流,以药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平台,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为支撑,以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为抓手,精进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科研训练并整合,探索微课、慕课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拓宽并纵深教学方法和模式改革,即,理论教学中有机结合科学前沿发展,结合一年级导师制和二年级课内实践活动等,融合课内知识和课外科研;实验教学强调独立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实施“一人一套”和“独立操作大型仪器”的精品培养;科研训练贯穿在“药物的波谱解析实验”“药学专业实验”,以及毕业设计等环节,逐步推进全方位的科学态度、科研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图3药学院实践教学

A. “药物的波谱解析”TBL教学; B-C. 学生实验的规范化操作; D. “善研善成”的药学专业毕业生; E.“一人一套”的实验设施;F. 学生制备大鼠颈总动脉-颈外静脉旁路循环模型;G.多元化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

3. 建设成效

学生学习丰富多彩,除理论课、实验课和科研活动之外,还有各种校外交流。在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等各级各类竞赛中共有31人获奖。北京市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深化项目和毕业设计项目获批38项,参与学生人数46人。2名学生完成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本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逐年提升,本科生公开发表科研论文7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篇;药学专业本科生连续三年平均就业率接近100%,2019年获得校级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图4 药学专业学生多次在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4. 校园文化

每学期召开思想动态座谈会和调研会,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情况。开办学生党课,组织学校优势力量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系统培训。举办各类学生艺术节、戏剧节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将思想政治素质纳入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等评选标准中,把思想政治素质摆在第一位。积极响应党的“青年服务国家”、“精准扶贫”等号召 ,带领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投身基层服务社会,同时也鼓励团员和群众积极参与,开展了结合专业特色的宣讲、咨询、展演等系列有意义活动。例如,曾赴黑龙江绥化市贫困地区、山东临沂农村、北京京郊农村等多地进行药事咨询与服务,引导学生关心国家扶贫政策,树立大局观,彰显药学专业的特色和重要性。


图5药学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从左至右分别为: 学生参加APEC会议志愿服务;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赴黑龙江绥化市贫困地区送医送药;赴响水湖学习革命精神;赴山东临沂进行暑期社会实践; 参加世界园艺博览会志愿活动。


药学院教师队伍

“首医”药学院自建院伊始坚持引进“具有博士学位和留学经历、能发表国外SCI论文”的高层次、高水平的国际前沿的教师,目前,教师队伍平均年龄41岁,其中98.1%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教授占比为27.3%,高级职称占比为80.0 %,生师比达2.5(国标为15),是一支可持续发展的精品教师队伍。

图6 药学专业师资结构示意图

“首医”药学以顶层设计提高教师“立德树人”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的意识,加强课程思政和三全育人。以优秀前人事迹示范,培养育人的教师,建设了一支优质育人队伍,至今“首医”药学院有1名北京市劳动模范、2名北京市教学名师、1名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1名北京市优秀教师、1名北京市师德榜样、1名北京市人民教师。

“首医”药学坚持教授给本科生授课和上实验课,坚持药学专业课由本科具有药学专业的教师授课,坚守“药”味,坚持爱党、爱国、爱专业的育人理念。优质的师资队伍保障“善研善成”的药学人才的优质和前沿。


药学院科研成果

建设一流专业和一流学科是药学院追求的目标。药学院教师坚持教学与科研兼具,除教学外,在国外知名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8年来累计获批并完成国家973项目、863青年科学家项目、“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子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发表国外SCI论文360余篇(13篇被选为封面文章),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00余项(授权430余项),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专利转化十余项,其中治疗脑卒中的候选药物LT3001突破了脑卒中治疗的黄金四小时的瓶颈,在动物实验中24 h后给药依然表现优秀的治疗脑卒中作用,且没有出血副作用。该专利已转让,并申请18个国家的发明专利,获得11个国家和地区的PCT专利授权,已完成美国临床IIa期试验(IND132347)。2019年以2.6亿合作协议授权上药集团开发中国大陆市场,2021年已完成中国大陆I期临床研究,目前等待与美国临床IIb期试验同步开展。

美国田纳西大学神经专科教授,国际知名中风领域临床研究学者Thomas Devllin表示:LT3001是一个专为缺血性卒中设计的创新药物,拥有溶栓与神经保护双效功能,既安全,又延长治疗时间窗。LT3001在中风后24小时内既可单独给药,又可结合手术切除血栓,可适用于更广泛患者,可望成为中风治疗史上重大发现。

图7代表性的国家发明专利

图8 LT3001美国临床IIa期试验

图9 国际报道LT3001临床IIa期试验结果


总顾问: 赵    明

出品人: 崔纯莹

总策划: 王玉记

总监制: 吴建辉

监    制: 张筱宜

策    划: 李   莉

执行监制:张   翃

执行策划:魏   欣

技术监制:杨贞春

                  康佳路

责任编审:崔纯莹





字号: 打印
                           
版权所有:首都医科大学药学院
联系电话:010-83911532 传真:010-83911533 联系地址:北京市右安门外西头条10号 邮编:100069